2018年底,我司与华陆科技达成技术服务协议,公司10名青年技术团队于2019年5月18日和6月8日,分两批进驻印度MFL公司甲烷氯化物装置现场。他们的平均年龄都在30岁左右,有的刚刚成家,有的妻子还有孕在身,有的哄着孩子说几天就回。
“这是公司的第一个海外技术服务项目,公司寄予我们非常大的期望,即使条件再艰巨、生活再不适应,开车遇到再大的困难,我们也一定要倾尽全力、精诚团结,把天原技术团队应有的实力展现出来。”团队队长蒲军在与第二批队员抵达现场碰头时如是说道。
异国他乡、远离故土,这支青年技术团队肩负着重任,承载着荣誉,他们毅然选择了担当,书写着责任。
由于工程时间节点安排紧,留给他们熟悉现场和操作系统的时间很短,全体队员在到达后的第二天便投入紧张的装置熟悉阶段。印度CMS装置的DCS操作系统,与他们所熟悉的中控操作界面有很大的差异,而对操作界面的滚瓜烂熟是安全操作的必要前提。为此,团队中DCS操作员们都卯足了劲,仅用1天时间克服了全英文操作界面和数据查询功能的缺陷,完成对DCS操作系统的全面运用。负责现场操作的四名队员,则顶着低纬度地区烈日的炙烤,跑上跑下地梳理熟悉现场重要操作点位,对有工艺更改的装置设备更是一丝不苟地理管线、做标记,对装置做到充分把握、心里有数,以便灵活应对在试运行过程中的各种情况。语言的障碍、中印两国文化差异,加大了双方团队的沟通难度。即使配有专业的翻译和可以随身携带的翻译机,也常存在专业术语沟通上的障碍,远远满足不了装置试车及开车阶段的大量沟通需求。“Five minutes”即“不要着急,正在处理”,这是他们在沟通一件事情上,听到最多的词语,工作的难度陡然增加。他们积极采用手势表情、翻译软件、临时学专业英语词汇等方法解决专业上的沟通障碍,提高彼此之间的沟通效率,减少磨合期。他们用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及真诚的交流,增进了彼此间的信任和理解,双方在装置的开车协作中更加的高效和融洽。
接下来一波三折的试运行,考验着他们的实战经验。新装置试运行的第二天凌晨,“氯化反应器各部位温度分布异常。”“激冷塔前后压差快速增加。”“热氯化反应不正常,准备停车。”一连串的消息让每一个队员的手机响个不停。
他们立即赶赴现场,会同印方团队共同分析装置异常原因,并拆卸反应器和激冷塔,探查内部情况。
当天下午,他们顶着身心的极度疲惫,汲取第一次试运行可能存在的问题,采纳适当降低负荷提升速度和增大排釜频率的建议,在前后不到20个小时里又进行了第二次开车。
但等待他们的,仍然是激冷塔压差持续增大的消息。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,“会不会是反应器热电偶温度计给出了错误的控制参数,反应实际温度过高而结焦了?”蒲队长凭借他在甲烷装置工作多年的运行经验,推测道。
于是他们立即进行了检测,结果正如蒲队长判断的那样。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,利用自身的专业技术及经验判断故障,查找原因,解决问题,项目于6月28日开车成功,顺利通过了72小时考核运行,达到了装置设计满负荷及各项性能指标要求。
开车成功之后,他们还完成了对业主操作人员的理论培训、应急处置培训,也为印方团队提供了许多实战操作经验。他们夜以继日,攻坚克难,用两班两转及三班三转的高强度模式,最终换来了印方业主和华陆科技的高度评价与肯定,被称为最高效、用时最短的优秀技术团队,这对于他们辛勤的付出来说,是最珍贵的回报。
在印度开车工作中,尽管遇到了困难和压力,但对年轻的技术团队来说磨难和挫折也是一种宝贵的财富,他们这样说道:“有这样一段经历,是一种幸运,一种回忆,更是我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。”“虽然在高温酷暑下干得汗流浃背,但是处理了很多没有遇到过的故障,技术得到了提升,这是一种成长,也是一份收获。”“在印度工作期间遇到了很多问题和困难,然而我们都一一克服了,让我深刻体会到办法总比困难多。”“虽然我因身体原因提前回国了,很遗憾没有和团队一起奋战到最后,但我一直心系团队,默默地为大家加油。”(吴鹏 杨慧)
|